1999年5月 圖行天下(Go2map)上線,推出國內首個互聯網地圖服務。
2003年 Mapbar 圖吧正式開展服務。
2003年4 月 Mapabc 地圖無限正式開展。
2004年1月 北京圖盟科技公司成立,同年5月MapABC正式上線。
2004年 北京靈圖軟件公司推出“51地圖”。
2004年10月 Mapbar推出Map666網上地圖查詢平臺。
2004年11月 杭州阿拉丁公司推出E都市杭州,乃成為全球首個三維仿真網絡城市。
2004年12月 國家測繪局印發(fā)《導航電子地圖制作資質標準(試行)》。
2005 年1 月 中搜推出地圖搜索服務map.zhongsou.com
2005年4月 搜狐網斥資1180萬美元收購圖行天下,在其基礎上推出“搜狗地圖”。
2005年6 月 iAsk 愛問推出本地搜索服務bendi.iask.com,并在所開通的城市與當地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展開合作,在手機上推出類似的本地搜索服務。
2005年8月 51地圖開放地圖API,成為國內首個免費開放地圖API的GIS企業(yè)。
2005年9月 百度地圖正式上線,合作伙伴為圖吧地圖。2005 年9 月與此同時, Google 在華推出本地搜索服務bendi.google.com。
2005年10月 搜狐公司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搜狗地圖成為北京奧運會在線地圖服務提供商。
2005年12月 Mapbar 和通聯無限展開合作,聯手推動中國地圖搜索聯盟。
2006年 高德軟件收購北京圖盟科技公司,為谷歌、新浪等提供地圖服務。
2006 年5 月 Sogou 搜狗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地區(qū)推出衛(wèi)星地圖和網友標注。
2006年7月 城市吧網站上線,國內出現首個實景地圖網站。
2007年2月 國家測繪局發(fā)布《關于加強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網站監(jiān)管的意見》。
2007年2月 谷歌中國地圖搜索服務正式上線,其合作伙伴為MapABC。同年,谷歌在中國開放地圖API,掀起了企業(yè)、個人網站調用地圖的熱潮。
2008年2月 國家測繪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加強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網站監(jiān)管的意見》,要求凈化互聯網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環(huán)境。
2008年4月 丁丁地圖更名為丁丁網,隨后逐漸走本地生活信息搜索的路線。
2008年5月 微軟公司在中國正式推出Virtual Earth地圖搜索,后隨著微軟推出“必應搜索”而改名為“必應地圖”。
2008年8月 網易有道地圖正式上線,使用51地圖數據。
2009年1月 高德軟件公司簽約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導航地圖及應用服務項目獨家贊助商。
2009年5月 新版新浪愛問地圖上線。
2009年6月 新版《測繪資質管理規(guī)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把互聯網地圖服務納入測繪資質管理范疇,增設了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標準。
2009年6月 瑞圖萬方推出了365地圖,并開發(fā)了支持多平臺的手機地圖平臺、365地圖手機WAP版、互聯網桌面版。
2010年4月 百度地圖宣布開放地圖API,開發(fā)者可以通過JavaScript在百度地圖中制作個性化的LBS應用。
2010年5月 國家測繪局出臺新《互聯網地圖服務專業(yè)標準》,并于6月頒發(fā)首批互聯網地圖服務商牌照,其中包括百度、搜狗、MapABC、Mapbar等七家首次申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的廠商,但不包括谷歌地圖。
2010年5月 四維圖新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0年7月 高德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成功上市。
2010年7月 騰訊搜搜地圖測試版上線,至此,中國四大門戶網站已全部提供在線地圖服務。
2010年9月 中國首個實景三維社區(qū)平臺“我秀中國”測試版上線,首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