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jù)媒體報道,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車載芯片供應不足,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半導體芯片的短缺,或將導致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部分中高端車型停產(chǎn)。該媒體透露,一汽-大眾部分車型自12月初起已經(jīng)進入停產(chǎn)狀態(tài),而上汽大眾部分車型于12月4日開始停產(chǎn)。
對此,12月5日大眾中國官方回應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芯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蘇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的確導致某些車型在華生產(chǎn)面臨中斷的風險。但“情況并沒有傳聞中那么嚴重,目前正與總部、相關供應商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目前,相關車輛的交付也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上汽大眾在接受財經(jīng)網(wǎng)采訪時表示,由于全球芯片產(chǎn)業(yè)供應短缺,個別車型生產(chǎn)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汽車芯片的供應能力不足是目前全球行業(yè)性的問題,對全球汽車廠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當?shù)貢r間12月6日,大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對《德國周刊》表示,將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銷售自動駕駛汽車,做出上述表示。他還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駕駛汽車所需的計算機芯片性能也不斷提高。
而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不知是否會對該計劃造成影響。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