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將產(chǎn)生8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為“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為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孫家棟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4月生,遼寧復縣人,原航空航天工業(yè)部副部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是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為我國突破衛(wèi)星基本技術、衛(wèi)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wèi)星發(fā)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wèi)星組網(wǎng)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卓越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改革先鋒”等稱號。
葉培建
葉培建,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月生,江蘇泰興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xiàn)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南仁東
南仁東,男,滿族,群眾,1945年2月生,2017年9月去世,吉林遼源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他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1994年提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概念,主導利用貴州省喀斯特洼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fā)揮關鍵作用。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