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下午,空間大數(shù)據+自然資源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谷樹忠應邀出席了會議,以下為谷樹忠的演講實錄,未經本人確認:
首先我對李先生(李廷棟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也表示由衷的羨慕。我認識李先生20年了,他是真正的“八零后”,再過三年就變成“九零后”了,身體之好,大家如果有條件可以從事地質工作、從事野外工作,這對大家的身體,包括精神都非常好。也感謝會議的主辦方要求,特別感謝伍黎芝教授給我出了命題,關于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討論,在座的都是搞技術的,我是搞政策的,大家搞的都是硬東西,我搞的是軟東西,大家湊合聽。
談六個方面,一個是什么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在座的可能有好多人都知道這個情況,產權就是一種財產性的簡稱,是一種法定主體對財產的總和。一般指的是所有、使用、處分權利等等。產權一般有三個基本的要素,不僅僅限于三個,第一個是主體,第二個是客體,第三個是權利。第一個主體,我們國家有兩種,一個是集體,一個是國家。當然國家也叫全民;;客體是指產權的指向,是擁有什么;權利指的是核心,一般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我想這是產權的三個基本要素。
什么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呢?是指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占有、處分、受益權利的總和,很好理解。而且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特性也比較突出,首先是以固定資產產權為主,但也有一些不動產和其他可變的情況,因此往往被列到不動產,大家知道不動產的很多方面都和自然資源產權是一致的,也有其他的權利,這都是物權派生出來的,是有形的產權為主,同時也有無形產權的混合等。還有一些上下游的問題:毗鄰性、時間關系性,今天我們用了后面的影響關聯(lián)性和類別的關聯(lián)性,另外還有處分權的分離等,這也是一個特點。資產產權可以分為土地、能源等等,我想就不一一說了,這是一個。還可以分為公有、私有和共有,基本上還有一些類似于共有的情況,但是我們從法律上不太承認。
什么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呢?實際上關于產權安排一系列的規(guī)定,包括一些規(guī)范的法律制度和其他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到,從主體結構、主體行為、權利的指向、利益關系,這些方面的制度安排。也涉及到它的形成、設置、形式、行使、轉移、結果、消滅等等,這些過程也涉及到產權所關注的,也是制度安排關注的方面。
第三個,給大家匯報一下為什么說在現(xiàn)代這個時代,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是很重要的一項制度。我想在任何的時代都是一個關注焦點,特別是生態(tài)文明時代更要關注,也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最敏感的,同時也很可能是最棘手的,也是最困難的。大家知道因為礦、水等等上訪產生的一些社會問題,我們想在現(xiàn)在的情況下有一個比較充分了解,而且呈上升之勢。
從我們的生態(tài)文明制度這個大背景來看,因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也是最基本的八項制度之一,或者說第一號制度,就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大家可能看到這樣一個方案,叫做《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八項制度。第一項就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我想在座的都是搞不動產登記的,實際上為這項制度的建立健全來服務的,其他的七項制度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做的相關的工作。
重要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直接關系到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歸屬是否清晰,主體責任是否清晰,權利是否明確,利益能否實現(xiàn),也關系到我們的資源安全、也關系到整個的資源保護、可持續(xù)利用,也關系到我們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關系到經濟建設和社會,這是第一個方面。同時,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資源問題、生態(tài)問題、環(huán)境問題,而且會影響一些相關的其他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是一個最基本的,也是在座的最關注的,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方面。
第四個,如何評判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好與壞、優(yōu)與劣。很可能有這樣六個尺度,第一是看自然資源資產本身的變化,如果出現(xiàn)數(shù)量減少的情況,或者出現(xiàn)質量變壞的情況,我想這項制度都會是出了問題的。一個國家如此,放在一個地區(qū)更是如此,看看這個地區(qū),因為大家知道有一項工作是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算一個地區(qū)的自然資源整體的變化情況、數(shù)量、質量,估算以后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減少,或者質量變差了,很可能是在我們的產權制度上存在了一些問題。所以第一個尺度是看看它自身的變化情況。第二個尺度,要看自然資源資產的收益和它的變化,以及它的分配情況。也就是說資產收益是增多還是變少了,如果增多了肯定可以說這項制度安排比較好,相反就可能是出了問題。分配是不是公平、透明、公正的,是不是大家沒有意見,也是判斷的因素。如果比較公平公正就是好的制度。第三個,我們再進一步看主體是否明確,是誰行使這樣的產權,主體責任是否清晰,如果主體找不到,或者責任定不清晰,那我們說這項制度也是有問題的。第四個,看權利的完備性,剛才說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權利是一個權利樹,有所有、使用、占有、處分、收益,這五種權利構成的。缺一項很可能我們的制度就有問題,但我們想在現(xiàn)實中,我們權利的缺失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集體的產權主體的權利缺失,是普遍的現(xiàn)象。第五個,看產權制度的有效性、合法性如何。前面主體、收益,但是如果和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產生沖突的話,恐怕也需要認真地去思考。最后,看看社會環(huán)境和民心民意是怎么看的,老百姓沒意見也是個好的制度。如果是出現(xiàn)與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意見不一樣,相悖的情況也不是好的制度。
第五方面,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有什么問題呢?第一個是關于資源資產的價值的認識問題,認識不足,只是開發(fā),沒有真正體現(xiàn)習總書記的核心思想,叫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第二個是產權制度的合理性問題,特別是主體結構是不是合理的。這兩類主體他的法律地位和主體的轉換是不是受到一些阻礙,我想咱們現(xiàn)實當中是有差異的。第三個問題是產權邊界的清晰性問題,在座的主要瞄準的是產權邊界,如果不清晰的話產權制度是有問題的。第四個是完整性的問題,我剛才說了可能目前這種完整性問題還是缺乏、缺失的。還有產權制度轉移的順暢的,特別是在不同所有制之間,在地區(qū)之間等等它的轉移往往是受阻的,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我們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后是合理性問題,收益格局的合理性問題。特別涉及到礦產的,在座好多是搞礦產資源的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受到廣泛的質疑。因此我想也導致很多的說法,實際上國家相關的權益和當?shù)匕傩盏南嚓P利益都受到一些損害,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目前的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
最后是改革的方向。實際上這個改革方向在《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已經提出來了,叫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jiān)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制度。重點解決所有者不到位,特別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不到位的情況。所有權邊界模糊,特別是有些地區(qū),林草、集體、國家,之間這些邊界是模糊的。我們通過進一步研究也會發(fā)現(xiàn),可以細化一下,包括產權主體結構要合理化,產權邊界清晰化,產權權能盡可能完整性,以及產權流轉的順暢化,和利益格局的合理化,這是我們改革的總體方案。
主體結構合理,邊界清晰,特別是重點理清農、林、草,資源之間的邊界。實際上特別是林和草之間的邊界并不清晰,林說草是林地,草說林地是草地,在國家尺度上講有20%的重疊度,在座的可能一到確權登記的時候就會面臨這些問題,邊界不清。另外礦產與土地、水的產權邊界有時候也很難理清。還有一種情況,國家的產權和集體產權的邊界在有些地方也存在一些模糊的問題。還有權能完整的問題,是以強化資源處分或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核心,使權能盡可能完整。第四是產權流轉順暢,消除資源管理體制和資源配置機制等方面的障礙。最后是格局合理,首先要保證國家的利益,其次要保障我們資源利益,這些都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完善和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
這是我的匯報,謝謝大家。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