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一秒鐘,手機就響了。張君回:“在等行李,一夜沒睡。很想你。”
馮宜的臉龐在晨光照耀里舒展開一個弧度,瞬間又消失:“小心某君變太上老君。”一分鐘,回復來了:“君老太在上,今天穿哪條裙子配什么妝,想好了嗎?”馮宜頓時笑得快打嗝了,丟下手機,捂臉一陣癡,撿起來又發(fā):“不刷牙不洗臉又怎樣,敢說不好看,當場法辦。”
十分鐘后,突然滴滴一聲響,在寂靜的房間里嚇人一跳。打開一看:“今天就法辦。我現在改簽去你那兒,到登記處結婚。敢嗎?”
第二天他們就真的……牽著手去結婚了。這一天是2009年9月13日,男主角張君是我認識的一位小朋友熹子的父親。認識馮宜的時候,張君44歲,離異,小朋友19歲讀大二。馮宜33歲,離異,獨自帶一個5歲的兒子。男主在北京一銀行,女主是安徽一律師。
熹子喜歡說這些家事。馮宜和張君并不隱瞞一切細節(jié),只要熹子提問,幾乎任何問題,都會得到回答。
熹子問過張君,為什么背叛媽媽,張君回答:“重新學會愛別人,這不是背叛,是悔過自新。”熹子討厭過馮宜,把馮宜的化妝品偷偷丟掉,馮宜沒生氣。等熹子在大學里要參加新年舞會,馮宜以出差為名跑去了,打開一只木箱子,里面是一整套她自己都沒舍得買的彩妝,給熹子化淡妝,配好一套新裙子,然后問她有沒有談男朋友。晚上在熹子寢室里,倆人跟姐妹似的睡一張床,悄悄話聊到半夜。從那以后,熹子說自己再也恨不起來了,因為她的親生媽媽雖然很愛她,但似乎永遠感覺不到女兒真正需要的。
“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那么重,對我也一樣。爸爸從來沒有這么熱愛生活,他幾乎每天都要對我說他多愛我,多為我驕傲,而且變得會說笑話。我覺得是馮宜喚醒了他。”熹子說,跟他們朝夕相處,你必須相信愛情。
他們似乎不需要磨合期,從認識到結婚只有短短5個月。組成新家以后,張君開始長年做飛人。馮宜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要不要辭職去北京,做全職太太?張君沒同意也沒否定:“我沒把握那樣你會過的開心。我愿意養(yǎng)你,這不是問題,關鍵是你要真心喜歡。”就這么一句,馮宜再沒提過,問題就解決了。結婚2年多來,他們幾乎沒有過吵架翻臉。真有那么和睦嗎?不是,只是他們都經歷過一次婚姻,太熟悉和懂得,該給對方什么,所以不等到爭執(zhí)的邊緣,已有一方提前化解。有人說,恨不相逢未嫁時。張君說:“很幸運,我們遇到的足夠晚。”
再后來我看到了他們一家四口的全家福。每個人都笑歪了嘴,擠在地板上。人一輩子可能有很多奇遇,在相遇的時候,你才發(fā)現自己沒有真的愛過,甚至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是什么。所以我并不著急,也許那些更好的事情,正在朝我趕來的路上呢。”(文丨Yanni)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