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新聞周刊》:“e代駕”從初創(chuàng)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績?
趙文哲:從產品2011年推出以來,像在市場最活躍的北京,我們已經有超過3000名提供代駕服務的司機,上海也有超過1000名代駕司機,像杭州、重慶、廣州和深圳等城市也有了百余規(guī)模的代駕司機群體。以北京為例,每天接到的單子平均有2800到3000單。以市場規(guī)模來看,代駕市場遠未飽和,而使用我們產品的顧客已經形成了粘性,這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3S新聞周刊》:傳統(tǒng)的代駕服務有哪些弊端和瓶頸?
趙文哲:傳統(tǒng)代駕服務,調度中心并不清楚每一位代駕司機的具體位置,需要確認司機位置后,才能為顧客確定好服務的司機,非常耽誤時間;另外,較高的收費和良莠不齊的代駕司機服務水平也會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3S新聞周刊》:“e代駕”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在哪?
趙文哲:首先我們對傳統(tǒng)代駕市場矛盾集中點很了解,對代駕市場主體也做過深刻的剖析。相比傳統(tǒng)代駕服務而言,我們將目前比較流行的LBS系統(tǒng)貼到線下的代駕服務,因為這可以為代駕服務提供更完善的基礎服務構建。用戶可以通過“e代駕”的應用平臺看到周邊有哪些離自己最近的代駕司機正在提供服務,方便地和他們直接進行電話預約。
《3S新聞周刊》:傳統(tǒng)代駕市場競爭激烈,并缺乏秩序,“e代駕”是否針對市場上的問題積極打造標準化的服務體系?
趙文哲:代駕市場的服務標準化普及有助于代駕市場蓬勃發(fā)展,我們正在做著努力。首先,代駕司機的聘用過程十分嚴格,他們必須要有5年的駕齡和本地戶口,滿足這些條件后還得通過面試、筆試和路考等多重審核,通過考試的司機還需要繼續(xù)進行培訓,這些標準有利于我們把控代駕人員的各方面素質。此外,我們也建立了事故保險體系和顧客監(jiān)督機制,讓代駕服務有多重的保障。
《3S新聞周刊》:“e代駕”的代駕業(yè)務主要依托移動互聯(lián)網,這一領域的使用人群偏年輕,而對代駕服務有需求的人群偏中老齡,如何看待這一矛盾?
趙文哲:實際上,我們業(yè)務分為了移動互聯(lián)網和傳統(tǒng)400電話業(yè)務,二者比例各是60%和40%左右,移動互聯(lián)網訂單更具優(yōu)勢。而移動互聯(lián)網年輕客戶不一定就不是代駕的群體,這一市場正越來越靠向年輕化發(fā)展。
《3S新聞周刊》:如何看待未來的市場增長?
趙文哲:目前e代駕的業(yè)務還有較好的增長曲線,但市場的天花板在哪里,是不是很快就能觸到,我們還拿不準,盡量往前跑就是了。
《3S新聞周刊》:“e代駕”如今獲得了一些成績,您認為得益于哪些因素?
趙文哲:首先合理的價格和規(guī)范化的服務是核心。第二,我們抓住了市場雙方的需求,代駕司機由于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提供這樣的工作機會能為他們帶來更多額外的收入;另一方面,國家嚴格管控酒駕行為,很多人開始主動尋求代駕服務,市場不斷變大。第三,代駕服務本身就發(fā)生于飯點和夜間,這有效利用了代駕司機的碎片化的時間,有助于提高服務司機的時效性。這些都是我們成功的因素。
《3S新聞周刊》:“e代駕”也是少有的運營模式十分成熟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如何考慮未來的盈利方向?
趙文哲:e代駕只收取5元信息費,目前只有通過海量的服務基數、提高IT效率、高性價比的推廣渠道去開源節(jié)流,創(chuàng)造利潤。(本刊編輯 陳啟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