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News訊 將真實的世界用二進制在計算機中進行展示一直是人們的夢想,或許從計算機誕生的那一刻起,人們就在思考著如何“虛擬現(xiàn)實”。
我們身邊已經有些耳熟能詳的三維制作軟件,如3DS Max,它可以應用在游戲、建筑、設計、影視等多個領域。但在地理空間信息——這個相對更專業(yè)的應用領域——3DS Max雖然能夠完成建模工作,但空間分析卻并不是它所擅長的。這個時候,專業(yè)的3DGIS(三維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眾多3DGIS軟件里,偉景行旗下CityMaker系列產品作為后起之秀,自打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創(chuàng)造著歷史:2001年,CityMaker 第一代產品一經上市就獲全國城市規(guī)劃虛擬現(xiàn)實和三維實景仿真方案競賽一等獎;2008年,在CityMaker 4基礎上,推出國內第一個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三維數字城市平臺“數城網”(www.diciti.com),將北京市500平方公里的精細三維模型數據放置在互聯(lián)網,讓用戶通過瀏覽器就可以輕松暢游北京;2010年,偉景行將CityMaker應用在圓明園數字化虛擬復原項目中,在被毀150周年后,使圓明園散發(fā)出新的光輝,并為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基于數字地球的文物、古跡、遺址保護復原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國內數字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3DGIS軟件市場的競爭也愈發(fā)激烈,多家地理信息軟件廠商都相繼投入大量的研發(fā)力量。作為一直都在該領域辛勤耕耘的偉景行自然不會懈怠。根據我們的了解,偉景行已經完成了對CityMaker的重要升級,并啟動了對新版本CityMaker的市場預熱宣傳活動,這也預示著CityMaker 7離正式發(fā)售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近日,筆者有機會前往偉景行公司對CityMaker 7的新特性一窺究竟。
記者拍攝City Maker 7演示過程
一項產品推出新版本的時候總會有不同之處,有時一處細小的改動都有可能引領整個行業(yè)的變革。在此次探訪過程中,吸引筆者的一個新概念就是“三位一體”,也就是說,基于云技術,CityMaker 7的用戶不用再關心數據的格式、存儲位置,只需要提供一定的身份驗證,就可以通過不同的終端訪問到相應的數據。“終端”除了人們非常熟悉的PC端和移動端外,還有一個并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的“展示端”——大屏巨幕,這個“端”多用于大型數字沙盤展示系統(tǒng),這一直是偉景行的專業(yè)領域。
現(xiàn)場的數字沙盤演示
據偉景行研發(fā)人員透露,CityMaker 7在研發(fā)之初,對當前3DGIS的現(xiàn)狀進行了充分調研,聽取了眾多用戶和合作伙伴的功能需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
首先,推出了面向對象管理的地理要素特征數據庫(FDB:Feature Database)。在FDB中,所有幾何要素類型的定義都嚴格遵循OGC國際標準,為三維地理信息的數據共享和互操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CityMaker 7具備非常出色的三維城市渲染技術,如果你仍然記得《阿凡達》那部電影,那么CityMaker 7所達到的效果足以和其媲美。
運用City Maker 7制作出的3D城市建筑景觀效果
第三,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可以匹配城市的快速發(fā)展,通過分布式和集群技術,數據規(guī)??梢詿o限拓展,系統(tǒng)服務能力可以動態(tài)擴充,客戶端計算能力也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借助強大的服務器計算能力實現(xiàn)復雜地理信息分析應用。
第四,超強的兼容性和模塊化設計能夠支持多平臺,讓用戶不因操作系統(tǒng)的更替造成使用上的困難,同時支持64位操作系統(tǒng),支持D3D和OpenGL。
第五,時空一體的三維數據結構,能夠展現(xiàn)城市的昨天和今天,發(fā)現(xiàn)和規(guī)劃城市的明天。局限在現(xiàn)在范圍內的三維地圖已經不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筆者探訪了解的情況來看,用戶可以通過CityMaker 7搭建出一個虛擬的場館或建筑,這為建設者們提供了參考。
虛擬現(xiàn)實的概念從提出至今已經發(fā)展了幾十年,現(xiàn)代城市的建設概念早已被世界范圍內的政府和城市建設者們所接納。作為業(yè)內一家知名的企業(yè),偉景行也從未停止過自己前進的腳步。讓我們共同期待CityMaker 7能夠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齊欣 張凱)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