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6為用戶帶來了很多變化,但或許其中最轟動對消費者影響最深的是以自有地圖服務取代了之前的Google Maps。
蘋果早就開始為自己地圖的推出做準備,2009年,收購制圖公司Placebase,2010年,蘋果又將地理位置提供商Poly9與C3 Technologies收入旗下,隨著蘋果與Google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蘋果推出取代Google服務的應用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本次WWDC上,蘋果一口氣推出多項服務,每一項似乎都針對著Google。
來自Cowen的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可以看出移動領域?qū)頃饾u成為Google業(yè)務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事實上,此次蘋果推出地圖服務后,也使得雙方在移動平臺上的全面戰(zhàn)爭正式打響。
在取消和Google在地圖業(yè)務上的合作之后,蘋果公司將才有TomTom的地圖數(shù)據(jù)服務,而囿于國內(nèi)的地圖業(yè)務準入制度,蘋果地圖進入國內(nèi)市場后將高德手中獲得地圖信息。截止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nèi)手機地圖客戶端用戶數(shù)達到1.72億,高德地圖占據(jù)26.3%的份額,谷歌地圖和百度地圖各擁有23.2%和13.6%的市場,也就是說,蘋果地圖甫進入中國市場就有了一個將近1/3規(guī)模的市場。
蘋果的地圖聽起來不錯,加入了Siri應用、Flyover俯瞰、集成Yelp信息,可是通過下面的一系列實際應用——雖然對還沒有推出正式版的蘋果地圖有些不公平——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今至少目前看來,蘋果要想在地圖服務上打敗Google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以下對比,Google地圖服務在左,蘋果地圖在右。
顯而易見地,現(xiàn)在的蘋果地圖在地理信息上還無法和Google相提并論。Google Maps比蘋果地包含了更多的街道名稱、更詳細的道路信息等。
在交通狀況方面,現(xiàn)在的蘋果地圖還處于試驗時期,數(shù)據(jù)還不完善。但是和Google相比,二者之間的差距還很大,考慮到Google的無人汽車項目和一直傳聞的iCar項目,詳細實時的交通情況必然是以后地圖服務商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基于多年的經(jīng)驗和數(shù)據(jù)積累,Google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在短期內(nèi)很難被打破。[page]
iPhone,只限在iPhone上,蘋果地圖提供了Google沒有的功能:turn-by-turn導航,但這一服務早就應用在Google自家的Android平臺上面。比較奇怪的一點是,雙方選擇路線的方向完全不同。Google導航的信息要更加全面,包括達到下一目的地的距離和時間等,另外,蘋果地圖并不支持公共交通導航,但這其實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功能。這些問題亟需在iOS正式推出前解決。
這個問題比較嚴重,蘋果地圖將用戶的方向指向了橋下。蘋果地圖的logo分明就是死亡地帶。
衛(wèi)星視圖方面,蘋果地圖的信息容量還是遠遠比不上Google。[page]
蘋果地圖完全沒有可以與Google的街景類似的功能,當你新到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街景服務有多么貼心了。
如果上述問題還可以歸咎于數(shù)據(jù)不完善的話,那么將格陵蘭島標成印度洋,印度洋錯標成北冰洋,南冰洋誤作北大西洋之類的錯誤只能說是讓人哭笑不得。
距離iOS6正式推出的還有一段時間,不止是蘋果用戶,或許連Google也翹首期盼著前者究竟最后能推出怎樣的成品?;蛟S,無論Google或蘋果誰會笑到最后,廣大用戶才是這場大戰(zhàn)最大的受益者。(Lucius)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