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下文簡稱“阿里”)性騷擾事件內(nèi)部處理結(jié)果已出,但爭論仍未停歇。
人們探尋、質(zhì)疑,輿論的喧囂中夾雜著惡意、污名化以及性別對立的言論,也有更多善良、正直和充滿同理心的文字努力將其淹沒。
塵埃仍未落定。
騷擾
“我希望公司同事,不要用吃瓜心態(tài)看這個,這不是吳亦凡,這是活生生的身邊的同事被性侵。”
當實名認證為阿里員工的脈脈用戶爆出“阿里領導要求下屬KTV陪客戶,被客戶猥褻,領導開房后實施強奸,向HR、p10 反饋都無結(jié)果”的消息時,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和不可置信。
但隨著當事人新月的長文公布,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
如果當事人新月表述屬實,這將是性質(zhì)相當惡劣的職場性侵案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整個事件發(fā)酵之前,阿里這樣一個有完整管理體系的龐大科技公司,數(shù)個層級的管理者都仿佛處在真空地帶,毫無表態(tài),直到輿論態(tài)勢已無法扼制才給予回復。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條顯示,機關、企業(yè)、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diào)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也就是說,阿里并不僅是如蔣芳所說,僅僅是“過于教條”“缺乏同理心”“缺乏溫度”,而是的確沒有及時承擔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原本令人羨慕的頂級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揭開了背后陰暗的一面。而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罪惡,曾經(jīng)、甚至正在許多地方同步上演。
今年4月網(wǎng)易HR被傳出發(fā)布“下藥朋友圈”,在招聘信息中稱“可以幫忙撩女同事”,甚至可以“幫忙下藥”。類似這種自以為幽默、實際惡俗的表達,還有馬云的那句“工作上要996,生活上要669”。至于所謂的“破冰文化”,不僅是“服從性測試”,更是對員工的侮辱。
人們的憤怒,還來源于生活中那一次次被成功、或未成功避過的職場騷擾與霸凌事件,以及部分人表現(xiàn)出的漠然態(tài)度。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