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美國人》網(wǎng)站8月2日文章,原題:美中能進行太空合作嗎?21世紀的國際空間科學和探索是合作還是競爭?答案可能取決于兩個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中國——在未來幾年如何選擇相互接觸。
按照大多數(shù)標準,美國仍是全球太空領(lǐng)域的領(lǐng)導者,但中國正有條不紊地加快推進其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制定并實施一系列航天器探測任務(wù),目的地包括小行星帶和木星,以及一項火星取樣返回任務(wù)。此外,中國不久前宣布,將與俄羅斯聯(lián)合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與此同時,在離地球更近的太空,中國正在迅速建造“天宮”,即多模塊的空間站。到明年年底,更多航天員、補給船和附加艙的快速發(fā)射計劃,應(yīng)該會使中國空間站的組裝工作完成。
中國的太空計劃,以及該國與俄羅斯的太空合作,可能對美國的太空探索目標產(chǎn)生什么影響,還有待觀察。但一些專家認為,現(xiàn)在或許是美國尋求共識,制定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多國太空計劃的時候了。
但就目前而言,限制性立法使合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被稱為“沃爾夫修正案”的附加條款,禁止美國宇航局使用聯(lián)邦資金與中國政府進行直接的雙邊合作。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wù)學院名譽教授、該校空間政策研究所創(chuàng)始人約翰·洛格斯頓說:“我認為我們將看到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可能是在分別由美中領(lǐng)導的兩個集團之間。這不一定是壞事。畢竟,以前美蘇競爭曾讓我們登上月球。”現(xiàn)在美國是不是可以加強與中國的太空合作,也許可以從廢除“沃爾夫修正案”開始?洛格斯頓認為是的,但他也表示有不少同行持異議。
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吉姆·黑德曾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太空科學家以及歐洲同行合作,分析未來行星探測任務(wù)的著陸點。他說,無論是沖突還是合作,中國的太空抱負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他們不會停止。他還打趣說:“中國正走在通往太空的‘絲綢之路’上。他們正在這樣做;這一點毫無疑問。如果我們把頭埋在沙子里,什么也不做,他們?nèi)匀辉谇斑M。他們不會等我們。太陽系是一個廣闊的地方。如果我們什么都是單干,那就太愚蠢了。因此,協(xié)作、合作、協(xié)調(diào)——我認為這絕對是要走的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