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乎投資人、最早期的用戶,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開復發(fā)文恭喜知乎提交美股IPO的里程碑,開啟新的征程,并在知乎針對“如何看待 2021 年 3 月 5 日知乎遞交赴美上市申請,招股書透露了哪些信息?”一問做了回答。
李開復回憶當年投知乎時,"我們心里覺得是有風險的,也有點擔心他們太過文人作風。不過汪華和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有心來做這個事情,也很符合我們的氣質,我們就決定投資天使輪,沒想到后來連續(xù)投了好幾輪。當年投資時知乎還在零到一(更接近零),壓根兒也沒考慮IPO。"
李開復公開回答:
還記得十年前,最早是我們特別信任的兩個朋友介紹了周源,對他的第一印象真是位文藝青年,有很濃的書生氣質。聊了以后覺得他們非常有理想,當時的互聯(lián)網市場環(huán)境百家爭鳴,各種游戲的娛樂的社區(qū)的特別火,而且打法特別野蠻生長,評估一個相對想做沉淀優(yōu)質內容的平臺,其實我們心里覺得是有風險的,也有點擔心他們太過文人作風。不過汪華和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有心來做這個事情,也很符合我們的氣質,我們就決定投資天使輪,沒想到后來連續(xù)投了好幾輪。當年投資時知乎還在零到一(更接近零),壓根兒也沒考慮IPO。
因為投資了,工場的風格都是傾盡全力來幫助創(chuàng)業(yè)項目成長。坦率說,其實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在社交網站上發(fā)長內容,社交網站我比較喜歡簡短又直截了當?shù)慕涣?,要發(fā)長的內容我就寫書去了。不過早年我在知乎上發(fā)了很多帖子,花了不少時間(現(xiàn)在還可以找到),寫了一些很長的內容來參與知乎的社區(qū)互動。剛開始我還寫一類是跟科技相關的,還有跟創(chuàng)業(yè)相關的,有時還寫寫美食、游戲等,評價一些熱點。但后來沒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在知乎上寫東西越來越難了,因為他們不斷地吸引來各方面的高手,出了我的專業(yè)領域外寫什么領域可能都會有比我懂更多的人,都比我厲害100倍,就再也不敢多寫了??吹街跻呀涍M入狀況了,整體的的內容質量、社區(qū)文化都在形成。我就這么成為了一枚知乎粉絲。無論是工作需要,或寫書求證實時,或了解任何領域的知識或有趣的新知識點,知乎總是我離不開的工具。
說個插曲,有時會有外國朋友問我知乎是什么?也有人問我知乎是不是像Quora?甚至我有一年在美國碰到Quora的CEO,他還專門來跟我約時間,來問我知乎是怎么走出小眾,成為一個新媒體平臺的。這位CEO不是文藝青年,更是一個geek青年,他的公司基本一直留在問答+廣告,也是個好工具,但沒有像知乎與時俱進,成為富媒體平臺。隨著app時代、短視頻時代、知識變現(xiàn)時代、新電商時代的來臨,知乎總是與時俱進,但是Quora就慢慢。今天呢,知乎已經經過多次蛻變,把Quora遠遠地拋在后面了。知乎具有潛力做一個全方位的super APP的平臺,現(xiàn)在已經有豐富的圖文優(yōu)質內容,未來可能有更多的視頻,或高頻次、更新穎的互動形式,當然知乎核心還是圍繞著知識、觀點、興趣、愛好的,然后能夠進一步服務不同細分市場、更大量的用戶。
但是這個過程中,知乎一直保持著初心,對于一些需要堅持的事情一直堅持著:對于高質量原創(chuàng)內容,對于者社區(qū)氛圍 。與時俱進 + 保持初心,知乎就是這樣走到了今天,成為了世界上非常少數(shù)沒有替代品的app。
2009年我創(chuàng)辦創(chuàng)新工場一年多后,我們就投資了知乎的天使輪,當時已經投了一些早期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曾經說過,工場前十年準備投100個項目,這些項目能賺多少錢能不能上市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成為值得尊敬的公司。我當時說,如果這100個項目里有一個能夠成為一個大家尊敬的公司,那我們做創(chuàng)新工場就值了。今天看來,滿十歲的知乎走向IPO的里程碑,至少是讓我覺得這個心愿是達到了。祝福知乎,開啟下一段新征程。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