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人機呈現(xiàn)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前不久,臻迪公司剛剛推出了一款蛋形機身的飛行機器人PowerEgg,未啟動狀態(tài)下其外觀酷似鵝卵令人驚艷。如今,又有研究人員在無人機外形及飛行設計上動起了腦筋。
近日,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研發(fā)出翼膜可變的機翼。該研究小組仿效了地球上唯一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的生物體征和功能,采用計算機模型進行研究。
一般而言,無人機由安裝在前部的傳統(tǒng)發(fā)動機驅動。該研究小組的設計理念卻是,當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通過電壓改變翼膜形狀,使無人機的空氣動力特性發(fā)生改變。這一設計就好比是電影《黑暗騎士》中蝙蝠俠的斗篷,即電流通過高分子材料時,采用電活性材料使高分子材料松弛有度,從而改變無人機翼膜形狀。
該研究小組的機翼設計中不包含機械零件,設計者認為可變機翼設計將使操縱小型無人機或微型航空器更加容易。制造出寬約50厘米的無人機模型后,該研究也暫時劃下句號。該無人機模型已經(jīng)成功完成寬風洞測試和水陸飛行測試。
該研究課題組領頭人、南安普頓航空動力學與飛行力學研究組教授布瑞斯表示,研究小組已經(jīng)成功地證明了微型航空器與可改變形狀的機翼相結合的可行性。他還補充說:“我們用實驗證明,機翼靈活能極大地提高無人機飛行性能。在仿生微型航空器研究領域,將計算機模擬與實驗兩種手段結合起來是這一研究課題的獨特之處。”
研究小組正努力將靈活機翼裝配在現(xiàn)有微型航空器之上。如果獲得成功,該種機翼設計在未來五年內將被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尤其是應用在軍事偵測或搜尋任務方面。布瑞斯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的關鍵之處在于,“我們正在開拓新技術,這可不是隔靴搔癢式的研究”。
有專家表示,這是對微型航空器研究方法的革新。與以往將現(xiàn)有飛行設計按比例縮小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不同,這一研究旨在在不斷變化的風力條件下,改變翼膜形狀,使其空氣動力性能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文|3sNews 龍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