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谷歌竟然也涉嫌竊取競爭對手的數據?
是的,不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谷歌旗下子公司,2013年以超過10億美元價格被谷歌收購的以色列眾包導航服務提供商Waze,目前被一家名為PhantomAlert的公司告上舊金山聯(lián)邦法庭,被控在未獲得PhantomAlert授權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后者的地圖數據,構成侵權行為。
大家或許對PhantomAlert不是很了解,甚至會揣度它是不是想借Waze之名宣傳自己,但實際上,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的PhantomAlert成立于2008年,與Waze差不多的時間,而應用功能也與Waze類似,可以對道路上的交通情況、測速攝像頭等信息進行預警,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幫助司機實現(xiàn)安全駕駛,避免產生罰單。
PhantomAlert與Waze曾在2010年有過接觸,商討潛在的數據共享合作可能性,但是最終卻沒有達成。PhantomAlert提交給法庭的文件顯示,雙方沒能合作的原因主要是Waze在當時那個階段并沒有多少數據可以用來共享。而在此之后,Waze就開始從PhantomAlert的數據庫復制大量POI信息。
為什么PhantomAlert如此篤定Waze竊取了自己的數據?原來,PhantomAlert在自己的數據庫中植入了一些原本并不存在、莫須有的POI數據。當這些獨特的數據出現(xiàn)在其他應用中時,就能被用來證明自己的數據遭到了剽竊,這是地圖數據供應商們?yōu)榱朔乐钩u而常用的方法。然而不幸的是,PhantomAlert在Waze的地圖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獨特的POI數據,因此,PhantomAlert有足夠的證據判斷Waze未經許可使用了自己的數據。
PhantomAlert在提交的文件里指出,這種行為在Waze被谷歌收購之后持續(xù)發(fā)生過很多次,仍然可以看到Waze從自己POI數據庫中復制、修改相關數據的痕跡。所以,谷歌也受此牽連,被列為被告。
PhantomAlert認為,Waze之所以出此下策竊取數據,就是為了能吸引巨頭們的注意,增加收購價值。“我們的指控是:在未能合法獲得數據后,Waze非法竊取PhantomAlert的數據庫,然后將其連同自己以10億美元價格賣給谷歌。”PhantomAlert律師的合作伙伴卡爾·克羅森伯格(Karl Kronenberger)表示。
PhantomAlert請求法庭能永久關閉Waze的網站和服務,同時還要求能從谷歌獲得經濟賠償。至于具體金額,并沒有對外透露。
據騰訊科技報道,PhantomAlert首席執(zhí)行官優(yōu)約瑟夫·塞尤姆(Yoseph Seyoum)表示:“為了夢想成為企業(yè)家,我于7年前創(chuàng)建了PhantomAlert?,F(xiàn)在,我的夢想正被一些公司碾碎,它們借助我們團隊嘔心瀝血多年研發(fā)出的產品牟利。”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