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準備加強對華高科技出口控制,限制向中國出口47項“可能轉(zhuǎn)為軍用”的民用產(chǎn)品。
帕迪拉1月24日至30日應中國商務部邀請訪華。他上周五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對中外媒體說,他和中方官員談到了美國計劃中對華敏感項目出口管制的建議,這項建議將限制向中國出口47項軍民兩用產(chǎn)品或技術。
近年來,美國國會多個委員會就中國試圖獲取美國的敏感科技問題舉行過聽證會,美國商務部也于去年7月曾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在美國政府原來的出口限制清單上增加了新的項目,其中包括強力雷達、高效能計算機和可以用于反坦克武器升級的貧鈾等。
有分析認為,中國本月11日成功試驗反衛(wèi)星導彈,可能增加了主張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者的緊迫感。帕迪拉說,新的《對華出口管制清單》可能在今年春天最后定稿。
但不少美國公司報怨說,這些限制的涵蓋面太廣,連合法的正常出口都受到了影響。更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這樣做,損失最大的其實是美國企業(yè),因為在美中貿(mào)易中,美方的優(yōu)勢是高科技產(chǎn)品,但美國政府的各種出口限制,使美國公司在對華貿(mào)易中丟掉了許多定單。
此外,美國仍在沿用幾十年前的許多出口限制,也是導致美國公司錯失許多良機的重要原因。以高層建筑為例,高層建筑要用高速計算機做風洞試驗。美國政府上個世紀70年代對高速計算機的出口實行限制,但事實上目前中國自己研制的計算機的性能,早就超過了70年代的水平。但由于這些限制沒有取消,致使美國公司無法參加競爭,只能眼看著中國大城市里一棟棟摩天大樓在其他國家的參與下拔地而起。
帕迪拉在解釋為什么要強化對中國敏感技術出口限制時說,中國近年來軍事快速現(xiàn)代化、部署高精確度導彈以及每年國防開支的增長,令美國感到不安。美國此舉是為了保障自己在亞太地區(qū)的安全和軍事利益。
其實眾所周知,美國的各項限制措施也是導致中美貿(mào)易失衡的重要因素。但對此帕迪拉表示,新限制有很強的針對性,只影響美國對華出口的大約5%。他強調(diào),美國將繼續(xù)全面推動與中國的貿(mào)易關系。
但從歷史上看,推行這種禁令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似乎也只是美方的一廂情愿。比如上世紀冷戰(zhàn)時期中國成功試驗原子彈,并沒有從美國進口任何產(chǎn)品,雙方貿(mào)易額也極低。所以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美國的限制政策,并不能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相反最后把自己給束縛住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