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農歷大年初二,我發(fā)了一條微博“在某個小城市,測試GoogleMap、百度地圖、導航犬、高德地圖的搜索目的地和導航能力,結果有兩個搜不到目的地,一個找到目的地,一個完美導航,競猜一下?”
在2月14日我公布了答案,Google Maps和導航犬勝出,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惜敗。出乎意料嗎?有趣的是,高德地圖不久前還剛剛聲稱達到了一億用戶,官方發(fā)布的用戶數,真的能解決什么問題?
感謝每一位參與討論的朋友,大家終于發(fā)現(xiàn),你所熟悉的工具,換一個場景,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啦。
地圖導航好不好,拉出來溜溜才知道。就設想兩種場景,一個是在大城市要尋找目的地,一個是在陌生的小城市獨自駕車尋找目的地,哪一種情況下對地圖導航的依賴更大?
你的答案是什么?至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在后面一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幫助。因為在大城市,有詳實的路標,有各種可以求助的途徑,甚至我們還可以變換其他的交通工具。可是,在一個陌生的小城市的某條公路上,距離城區(qū)還有幾十公里,周遭都看不到一個人影,這個時候,設身處地想想。
一個好的地圖導航是可以救命的,而一個不靠譜的地圖導航極有可能直接把你帶到溝里去!
當然,任何產品都會有瑕疵或不足,有些產品或許在大城市還堪用,到了小城市就無能為力,又或者,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不那么好用了,癥結究竟在哪里?
Google Maps在中國用的是MAPABC的圖,也就是高德的圖,可是,為何Google Maps能輕易的搜到目的地,而同一個目的地同樣的搜索關鍵字,高德地圖就搜不到呢?如果是地圖本身的缺陷,或者說POI和路徑的缺失,高德地圖遇到的問題Google Maps也會同樣遇到,理論上來說,高德自己官方的地圖導航應用,總不至于比合作伙伴的難用吧?但是事實就是這么殘酷,在中國,基于同樣的圖,高德地圖竟然不如Google Maps好用。
分析認為,是高德地圖的地圖搜索引擎沒有做優(yōu)化,或者說沒有用心優(yōu)化,以至于無法正確的識別和搜索到目的地,帶來不良體驗。我換用了其他目的地周邊的關鍵字在高德地圖搜尋,從搜尋到的地圖結果上發(fā)現(xiàn)了原本無法確切搜到的目的地,說明是高德地圖這個APP的自身問題。但是,對于一款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要求不但是“精準”而且要“快”,在移動的狀態(tài)中急于尋找目的地,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在重復的搜索,重復的測試關鍵字,重復的尋找目標呢?
在地圖上搜尋不到目的地,我們的直覺往往是說地圖是不是有缺陷,或者說POI缺失?以及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更新迭代不及時?道路和建筑的改建?這些都是區(qū)域性的理由,而且是比較區(qū)域性的表現(xiàn),所有產品都會遇到,等一段時間更新信息之后便可解決。但是!如果是地圖本身都已經有的信息卻搜不到用不到,這就不是區(qū)域性的問題,而是全圖全產品的隨時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用戶帶來的體驗也將是隨時隨機隨身隨行。試想,如果你用一個地圖導航產品,多次搜索不到目的地,或者是錯誤的目的地帶來一堆麻煩,耽誤時間耽誤事,你還會有多少耐心會陪著消耗呢?最省心的可能就是趕緊刪掉,換用其他。
有一句話叫做“細節(jié)是魔鬼”,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本身就是在移動中使用,要求準確定位準確搜索,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確保,的確是有點令人汗顏。
地圖導航,宣揚有多少用戶數,這對于單個用戶而言,是沒有意義的,說有多少合作接口有多少外圍功能也未必用得上,關鍵是要打造一個足夠好的核心功能,一個APP我們不要求包治百病,只要能夠藥到病除,安全放心的解決核心問題,就足夠。真正的好產品要經得起檢驗,說是在中國用就真的能在中國用,如果有時能用有時不能用,一個月還來幾次大姨媽,不用也罷。
一方面是針對POI信息的完善,另一方面,地圖搜索引擎的優(yōu)化更加不容忽視。希望高德與百度能珍惜羽毛,用心做好產品。
地圖導航,吹牛傷腎傷精,實干才能興邦!(楊曉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