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上海工作的白領吳軍(化名)至今還記得8年前初入上海時的尷尬一幕,當身邊的同事看到他在用QQ時,直接對他說,“這么老土,還在用QQ,現在都在用MSN了。”
可見當時MSN在白領階層的受歡迎程度,而這也是MSN難得的發(fā)展基礎。不過,讓人遺憾的是,當年的“狼來了”卻未能吃掉中國的“羊”,反而把自己變成了“羊”。目前,因為MSN糟糕的用戶體驗及服務,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想拋棄它。
“如果不是一些公司屏蔽了QQ,MSN的份額還得降。”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如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在全球即時通訊市場占40%份額的IM巨人為何到中國成了矮子?
水土不服惹的禍?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古老的中國名言或許正是MSN在國內外市場不同境遇的最佳注解。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OPSWAT發(fā)布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微軟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占據了全球IM即時通訊市場40.67%的市場份額,Skype為27.39%緊隨其后。而騰訊QQ、谷歌Talk、GADU-GADU在全球則僅擁有個位數百分比的市場份額。
不過,與MSN在國際市場的霸主地位相比,其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卻非常不妙。
2005年4月,微軟與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聯投”)合資組建上海美斯恩公司,雙方各占一半股權,借此,MSN正式在中國落地,并開展即時通訊、電子郵件、門戶、搜索和無線增值等幾大業(yè)務。這一年,在幾乎沒有任何宣傳和本地化支持的前提下,MSN在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份額達到了10.58%,雖然與騰訊QQ的77.8%份額仍相差甚遠,但在當時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即時通訊軟件。
6年的時間過去了,到今年第一季度,易觀國際數據顯示,即時通訊的市場已經發(fā)生不小的變化,騰訊QQ仍以72.97%的市占率居首,阿里旺旺和飛信則分別以12.15%和6.27%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而MSN市占率僅有4.95%,排名第四。
和大多數進軍中國失利的外企一樣,水土不服被視作是MSN在華發(fā)展不佳的重要原因。
“一是文化背景差異化的原因,如互聯網發(fā)展歷史、上網人群屬性等等,中國的網民還是‘草根’居多,而MSN所針對的用戶還是互聯網上的高端人群,其界面不如QQ有吸引力,使用功能上也不如很多本土軟件方便簡明;其次,從MSN本身來看,總部設在海外,對于大的策略方向上的回應相對滯后;再加上MSN很難跟得上中國市場的變化,比如軟件的更新和改進速度無法和QQ比,在基本服務上也不是很好用,附加功能的設計方面都比不過阿里旺旺等,今年其關閉空間的消息更讓不少用戶扼腕嘆息。”i美股分析師胡龍飛如是說。
此外, 在“微軟—MSN事業(yè)部—MSN海外總部—MSN亞太總部—MSN中國”的體系中,MSN中國的話語權其實并不大。根據此前披露的上海美斯恩公司內部報告,即便是中國區(qū)總經理,其大多數職能都必須在微軟的全球體系里層層上報審批,可自行批準的項目僅限于“總付款金額等于或少于50萬美元”的合同。
根據上海美斯恩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從2005年到2008年,公司年收入多保持在1億~2億元之間,凈利潤卻不盡如人意。成立第一年的銷售收入約3919萬元,凈虧損1175萬元;2006和2007年,公司都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收入分別在1億元和1.77億元左右,凈利潤分別為7萬元和353萬余元;但2008年收入上升到1.85億元,虧損卻擴大到近3000萬元。
糟糕的服務
“在嗎?忙什么呢?”昨天開始,不斷有MSN用戶接到好友的問候,不過,問候之后即發(fā)過來,“你能幫我買500元電話卡嗎?我有其他用途。”甚至有用戶差點上當,在去購買電話卡的途中才猛然想起這可能是個陷阱。
而且與競爭對手相比,MSN的競爭力正在弱化,這一點集中體現在用戶體驗上。“莫名其妙不能登錄、莫名其妙不能加好友、莫名其妙掉線、莫名其妙阻止聯系人。”在北京工作的白領李棟連用了四個“莫名其妙”向記者“抱怨”MSN的糟糕。
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少MSN用戶對于目前MSN所提供的基本功能也不太買賬,特別是關于離線發(fā)送、斷點續(xù)傳、截圖功能、群功能等問題。
“相比MSN,QQ的功能更加豐富實用,而且穩(wěn)定。以辦公常見的傳輸大宗文件為例,MSN經常傳到99%突然動不了,而QQ提供的斷點續(xù)傳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李棟對記者說。而他所遭遇的問題,并非個例。
針對用戶的種種抱怨,MSN(中國)總經理劉振宇曾表示,接下來將通過不斷傾聽和收集用戶的需求及反饋,并結合本地化合作伙伴創(chuàng)新策略,為用戶打造一個更貼近使用習慣的社交化即時通訊工具。
面對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今年MSN中國又將自己從即時通訊轉型為開放平臺。據悉,截至目前,國內已有近50家網站接入MSN,其中不乏新浪、網易、搜狐、豆瓣、酷6、土豆等重量級合作伙伴。通過加入MSN的開放平臺,合作網站上的用戶可以用MSN賬號直接登錄,而無需再度進行注冊,這有利于接入網站吸引更多的用戶。
微軟MSN強調開放平臺側重三大業(yè)務:通行網絡,可使用MSN賬號登錄其他社交網絡;暢享精彩,可在MSN上看到并分享音樂、圖片、鏈接;實時溝通,可以實時看到好友在其他社交網站上的更新情況。
不過這種做法更像是“OPEN ID”,董旭認為,帶給用戶的體驗極為有限。
與此同時,MSN老對手QQ,也已經開通了“一鍵登錄”等類似業(yè)務,并希望借助騰訊微博、QQ空間、騰訊朋友等平臺矩陣施壓競爭對手。
受困多年的MSN在中國力求突圍卻仍找不到出路。
數據顯示,這幾年上海美斯恩虧損危機常伴左右,最多僅是微利。業(yè)界一直有消息稱,上海聯投于2007年下半年就開始考慮全部退出,而百度、騰訊、網易以及盛大、九城等幾乎所有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都曾與微軟進行過接觸,商談合作運營MSN中國事宜,但均未有結果。
競爭對手施壓
“Instant messaging(IM,即時通訊)相對是用戶比較剛性的需求了,但是最為基礎的技術要求MSN都完成得不是很好。在競爭環(huán)境下,你不動,競爭對手就會趕超。”董旭分析道。
去年以來,雖然不是IM工具,但微博在國內的飛速發(fā)展讓所有人刮目,并吸引了大量用戶,很多不經常使用MSN聯系的用戶已經把陣地轉移到微博。新浪方面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已經突破1.4億。與2010年相比,新浪微博今年的投資將增加1億美元,用以提升新浪微博用戶體驗和活躍度。新浪微博更是希望用戶數年底力爭超2億。
騰訊QQ也不斷推出新的服務,以求黏住固有用戶,并吸引新用戶。更重要的是,方便、簡單的使用習慣才是QQ的撒手锏,這對于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極具吸引力。而且騰訊依附QQ開發(fā)的各類游戲更是吸引了大批忠實用戶。
而反觀微軟MSN,似乎用戶們并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改變。不愿放下身段的MSN,如何親近中國用戶,并借此獲得發(fā)展,留給MSN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劉佳)
{{item.content}}